发货至北京益海嘉里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新的一年 新的气象 新的奋斗 瑞雪姗姗到 祝你祝我也祝雪!虎年虎虎虎!
今天准备发货啦,到广东益海嘉里(潮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绿色溜管风网,白色的方溜管,还有一些304三通,弯头,溜管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利用春节回乡探亲访友之机,我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到当前推动农业机械化中存在农机买不起、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等问题。具体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渠道单一,农机补贴“足额难”;机耕道滞后,农机“出行难”;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农机“无法用”;信息不畅通,农机“吃不饱”;农机具库房缺乏,农机“住房难”;维修服务跟不上,农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过程,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抗御自然灾害和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基础原材料和零部件提供商;中游的农业机械整机提供商;下游的流通渠道提供商和终端的农机使用者。 上游原材料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燃油等行业,为农机提供基础原材料,是农机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游零部件行业包括:(1)动力部件,如各类柴油机、汽油机、发电机等;(2)传动部件,如:变速箱、离合器、传动轴、链条等;(3)行走部件,如驱动轮、导向轮、前桥、后桥、履带、轮胎等;转向部件,如方向盘、转向器、阀、缸等;(4)割台脱粒部件,如脱粒滚筒、割台、拨禾轮、搅拢、筛、刀片等;(5)耕种部件,如开沟器、播种箱、旋耕刀、育秧盘等;(6)电控系统,如仪表、照明、座椅、电瓶等。 农业机械整机行业:根据农业部于2008年7月14日发布的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标准号:NY/T1640-2008),农业机械分为14个大类,57个小类(不含“其他”),276个品目(不含“其他”)。 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农机流通领域和终端用户。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因素分析 整机提供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有利的核心环节,起着链接上游零部件和下游流通领域的核心地位。 1)农业机械行业发展主要有利因素 ①我国正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注入新动力 我国农业依靠良种、化肥、农药、薄膜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很低。中国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机械化,机械化的核心在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因此,中国能否加快推进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关键取决于: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和“强农、富农、惠农”等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十八大”以来,国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户籍制度改革、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成片化种植等全面深化改革政策,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农业种植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解决了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的瓶颈,为我国农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②我国正经历着向全程、全面机械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的刚性需求继续增大 201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达到57.17%,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我国已进入了全程、全面机械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外,农机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新增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农机市场具有良好发展机遇。 同时,出口市场前景良好。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能够适应国内作业条件的农业机械基本能够适应国外绝大部分的地形,为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创造了很好的现实基础。经过60余年的发展,相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机制造业形成了相对的制造能力和产品技术优势;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农机制造业在中小型农机市场具有产能和价格优势。未来我国农机工业国际市场重点集中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农机工业竞争力较弱以及尚未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例如东南亚、西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 ③中国农机产业正经历从低端产品向多样、智能、高效、节能、环保高端产品演变过程,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持续稳定发展 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全行业对农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取得共识,我国农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始加速,有利于农机产业在新的平台下站稳脚跟。主要表现在:攻高端、夯基础,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高端装备自主化开始向纵深领域推进;开始重视创新能力建设,研发实验室建设投入明显加大。 传统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日渐减缓,而多样、智能、高效、环保节能的高端创新产品需求增长将明显上升。 2)主要不利因素 ①农业生产规模仍然较小,农民购买力仍然较低 我国农村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人均耕地不足0.09公顷,农民户均耕地不足0.5公顷。由于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落后,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劳动生产率低,必然导致我国农民收入低。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众多有利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对高效、低耗、高技术水平的大中型农业机械购买力仍然较弱。 ②我国农机行业竞争形势严峻,农机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农机工业也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农机制造大国。 但是我们与农机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失导致高端产品匮乏、低端产品过剩。我国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产品可靠性以及产品结构等指标,相当一部分只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水平,少部分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技术水平,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期国际技术水平。尤其是在产品可靠性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二是农机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农机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未能按这一经济规律组织大批量集中生产,低水平重复制造严重;企业组织结构散乱,企业数量多,经营规模小;总体上未能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未能形成专业化协作强、配套能力高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国际农机企业在加快低附加值产业向中国市场转移的同时,控制着高端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其在市场培育阶段就已储备产品技术,只要市场成熟就能迅速推出产品并占领市场。因此,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迅速向高端转移,形成了高端农机市场不断增长、低端农机市场逐渐萎缩的局面。国内农机企业能掌握的产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外资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我国农机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③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快速推进,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能满足农机行业的升级步伐 当今农机工业已经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没有强大的农机工业的拉动,不可能有发达的零部件企业;反之,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技术,也不可能拥有独立完整、竞争力强的农机工业体系。核心零部件决定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我国的农机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比仍有差距,突出的差距是农机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根结就在于我们的制造手段和零部件的质量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发动机、液压驱动部件、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液压提升器、大转角前桥、采棉头、电控系统及元件等高端关键零部件还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是整机创新的瓶颈。而国际农机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占据着农机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机工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农机产品结构优化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零部件面临全面升级的新需求。但上游关键零部件已成为制约本土农机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能否突破关键技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④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我国农机工业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尽管近几年出口增长势头强劲,但由于对国际市场规则掌握不够,市场调查不深入,外贸人员的匮乏,特别是我国出口中小型低端产品占有较大的份额,虽然出口数量不少,但附加值较低,导致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占有率仍偏低。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购置补贴政策的重点分析 ①生产准入壁垒 为加强农机工业的行业管理,促进农机工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工信部于2011年7月27日发布《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对境内所有生产自走式联合收割(获)机产品的企业和从事制造功率大于18.40kW的以多缸柴油机为动力的拖拉机生产企业开始实行生产准入管理,即由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按照该准入条件组织核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国家和地方各有关部门才将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②农机的推广许可 2004年开始,我国政府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对农民购置进入国家推广支持目录的农业机械进行直接补贴。但只有获得省级及以上农机部门的推广许可鉴定证书才能进入该目录。而为保证农业机械的性能和质量,国家对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鉴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程序。因此能否获得农业机械的推广许可鉴定以进入国家推广支持目录,对行业新进入企业至关重要。 ③技术壁垒 我国农机工业经过六十余年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技术发展模式已由“选、改、仿、创”逐步向自主集成创新转变,产品技术要求已从以前的“简、廉、牢”向目前的机电液一体化,信息、生物综合运用的先进技术转变。低水平的、传统机械技术生产的农业机械已无法在市场取得竞争优势,行业新进入者将面临较高水平的技术竞争。 ④市场品牌和美誉度 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农业机械市场运行状况监测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中显示:农业机械直接面向广大农村终端用户,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利益。农机品牌往往是农户在使用后根据亲身试用感受,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企业文化、渠道建设、技术创新、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多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广大农户的认可,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因此,市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会成为制约行业新进入者的障碍之一。 ⑤供应商渠道和经销商网络的建立 农机装备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往往涉及到上百家供应商及外协厂商。这些供应商和外协厂商提供的零部件直接决定了农业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对于农机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行业内现有农机生产企业往往通过长期的探索才能找到和培养出适合本企业要求的供应商和外协厂商,并与之建立起长期和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一对一专享的供应关系。同时,由于我国农机消费具有高度差异化和分散化以及农户对售前、售后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农机生产企业的经销网络以及售后服务网络的建立至关重要。对于主要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的农机企业而言,农机企业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建立能够覆盖产品需求市场并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经销商网络。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能够保证质量和可靠产能的供应商渠道以及能够支撑较大规模农机销售的经销商网络,构成其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⑥资金投入壁垒 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农业机械的研发、机型的改进、生产线的建设、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渠道的建设往往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予以投入,将决定行业新进入者能否在这一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生存和发展。 ⑦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壁垒 对于农业机械的研发、试验、产品鉴定、制造装配而言,需要有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研发人才;对于农业机械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而言,需要一批既懂得农机市场营销又懂得维修服务的复合型人才。而前述人才在目前农机行业较为稀缺。因此,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并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约束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态势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已经传递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现在,农业机械化必须、也有条件转向高质量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1月21日在京做出上述表示。在他看来,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白人朴是在1月21日举办的中国农机化展望大会上做上述论断的。他认为,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攻关期,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要乘势而上。 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60%,意味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中级阶段后期,也就是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转型升级期,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化的发展要求日益迫切了。这是农机化发展规律的内生要求。 从发展环境分析,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GDP超过10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演进为三、二、一结构。即,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三产就业人员多,2014年已历史性地超过3亿人,达3.1364亿人,三产就业比重也超过40%,达40.6%;而一产就业人员则划时代的在三次产业中降为少,不到2.28亿人,一产就业比重已降到30%以下,当年为29.5%。“发展环境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白人朴说。 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60%的基础上,2015年,农业部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农作物由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扩大到粮、棉、油、糖九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由粮食作物扩大到经济作物,“这是因势利导,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十分重大。”白人朴说。 2015年,我国GDP总量已突破11万亿美元,在GDP构成中,三产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50%,人均GDP突破了8000美元,已有1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有5个省市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进入高收入地区行列。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也突破1万元人民币。据国家统计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GDP总量已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达82.7万亿元(约合13万亿美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万元。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从农业机械化自身深度发展的需求,即全程机械化从三大作物推进到九大作物,机械作业环节从耕种收三个环节扩展到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环节,还是发展环境,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比重不断下降;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都日益提高;惠农强农支持保护制度日益健全完善等进行综合分析,农机化的投入都应增加,投入力度应当加大。 供求关系变化 白人朴注意到,农机化总投入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从2014年以来出现了连续下降。他也坦言,对农机购置补贴,也出现了有些地区还感到补贴力度不够,需要加大;但有的地区对争取补贴并不积极,甚至出现了宁可不要补贴的情况。 “看似奇怪的现象提醒我们,新时代的农机化发展的供求关系发生了由供给决定需求转向需求推动供给的重大变化。”白人朴断言,需求侧、消费侧的变化推动供给侧变革已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这是新时代新动能的重要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农机具适应三大粮食作物要求的较多,适应平原地区要求的较多,而适应其他作物要求、适应丘陵山区要求的较少。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十多年来,目前三大作物农机具在有些地区、有些环节已出现饱和,而适应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要求的农机具仍很短缺。部分产能过剩的农机具卖不出去,而需求迫切的农机具又未能生产出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中高端农机具仍很短缺亟待突破,有的甚至还严重依赖进口。 问题集中表现为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旧产能过剩,新产能不足,中低端过剩,中高端紧缺,导致出现市场总成交量下降。所以,出现农机购置下降,不是需求不足问题,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周期性、总量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
最近,2017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国产高端智能拖拉机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农业生产中,大马力拖拉机在耕作,泥花翻卷、田垄笔直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需加快研究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农业规模化、精细化、设施化等要求。 高端农业装备智能化是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安徽宿州埇桥区昌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武昌金有一台180马力的雷沃阿波斯大型高性能拖拉机,他说现在土地深松作业比过去好多了。在他们合作社,几台大型拖拉机都安装了土地深松作业监测仪,可以自动采集作业面积的数据,为当地农机部门发放深松作业补贴提供依据。 近几年,国家加大土地深松作业推广力度,每年拿出巨额资金对深松作业进行补贴。为了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一些地方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推广深松作业信息化检测监管技术,去年全国60%以上的深松作业机具安装了监测仪,大大提高了深松作业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了深松作业质量和补助资金安全。 信息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正在改变着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工作状态。在黑龙江垦区,有无人驾驶拖拉机在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研究;在浙江宁波,有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稻田进行插秧试验示范;在河北赵县,变量施药机根据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的病虫害信息按需施药;在新疆兵团农场,棉花、玉米、番茄、甜菜、瓜类等多种农作物实现了精细化播种,通过卫星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可以准确监控作业机具的实时位置,跟踪显示当前农机的作业情况,准确获取作业面积等相关数据。 早在1994年,我国就开始在国内组织精细农业相关理论探索与变量作业农业装备的示范实践与产业化技术研发。“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农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并把“智慧农业”列为“十三五”期间实施八项“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之一”。专家认为,智慧农业是在数字农业、精细农业实践的基础上,集成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农业装备的融合发展,结合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和生长信息的感知、分析、调控与智慧管理决策,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新业态。 无论是早期的精细农业实践,还是智慧农业发展,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要更加重视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农业机械化大数据应用,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益。 智能化技术:引领国产高端农机发展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做支撑。在今年3月份河南郑州举行的2017年春季农机展上,中国一拖的LF2204动力换挡拖拉机、雷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和中联重科的PL2304动力换挡拖拉机等,展示了国产高端农机装备的风采。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现在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正逢其时。从政策层面上看,农业部等部门正在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对智能农机装备有需求;从技术层面上看,卫星导航技术、电液控制技术、作业监测技术等现代农机装备技术趋于成熟。 现代高端农机装备是农业生产过程智能感知、数字化分析与智慧决策结果在农机装备上的具体体现。高端农机装备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技术、播种监控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精平技术、作物产量空间分布差异性监测技术、变量施肥技术和农药变量喷洒技术等。专家认为,我国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细化、设施化等要求,就要加快研究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 目前高端农业装备智能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主流趋势。对于智能化制造水平较低的国内农机制造企业来说,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是当务之急。中国一拖是国内从事信息化和高端农机动力机械研发和技术推广的企业之一。2009年,他们推出了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自主研发的工况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机车位置和工况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雷沃2012年研发的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系统,采用全球卫星定位、GPS自动导航、电控液压自动转向、作业机具自动升降、紧急遥控熄火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拖拉机作业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不过,总体来看,我国农机工业大而不强,农业装备制造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提升,高端农机装备仍需大量进口。 多措并举:搭建农机智能化生态圈 专家认为,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搭建农机智能化生态圈。 得数据者得天下,没有现代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支撑,智慧农业的发展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社会化地理信息、测土配方、墒情检测、产量监控等数据支持体系。高端农机装备是自动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统一体,要实现信息化应用、智能化制造、电子化融合、综合化服务和专业化生产,地理信息、环境信息、测土配方、土壤水分、病草虫害等信息是高端农机作业逻辑分析的基础,充分的数据挖掘使用能使高端农机的作业指令更为精准,以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的变量、定量作业。 行业协会在智能化农机技术推广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电控柴油机技术、导航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适应当前农业精准化、智能化的趋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日前成立了精准农业装备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将会同中国一拖、雷沃以及北京合众思壮、上海华测等农机行业骨干企业,携手合作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农机制造企业要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水平,突破农机智能化关键技术,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脚踏实地做好产品。 农机技术人才短缺制约着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目前要分层次进行技术理论和实践培训,先对农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中进行实际培训,逐步扩大培训范围,加快农机操作人员以及导航技术服务人员的培养。同时,智能农机装备价格高,推广难度较大,应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现代农机装备,扩大新产品补贴试点,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农机购置补贴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拉动农机工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14年,农机部门大力争取,省安排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财政资金1.48亿元,比去年增加3120万元,增幅达26.7%,目前已分解下达各县(市、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市所有农业县(市、区),根据中央补贴范围,结合聊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聊城确定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搜索